热河解放区在抗战时期是如何发展扩大的?
孙晓莹
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最大限度的掠夺物资,在中国推行最残酷、最野蛮的政策。但冀热察边界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的烈火,越烧越旺,使日伪当局惊恐不安,于是在冀热察边界地区推行了“集家并屯”等一系列毒辣的政策。但热河人民从没放弃过斗争,在敌人实行一系列的各种阻扰政策的干扰下,党带领群众在前进中探索一条发展、扩大解放区之路。
在荆棘中探索创建根据地
热河的解放过程并不十分顺利,抗日战争仍然处于最困难时期。冀热察边界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,十分严峻。我党除了占有小块游击根据地外,大部分都变成了敌占区,热南、热西已变成大块“无人区”,日本侵略者为了保住侵华的咽喉要道,拼死争夺冀热察边界地区,形势异常复杂艰难。由于现实的情况,日本侵略者改变了战术,将“疯狂扫荡”改成了“重点扫荡”和“长途奔袭”。仅1944年秋前后,敌人就对兴隆南部地区进行了3次“扫荡”。但是由于最初时期,对敌人的新策略注意不够,情况了解不清,斗争进行的十分激烈,抗战军民受到了巨大损失。
1938年5月,时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的马辉之奉刘少奇急电,到延安汇报起义的准备情况,刘少奇在听取汇报后着重指出:中央已派邓华、宋时轮率领部队挺进冀东。到时具体的起义的时间以八路军到达的时间为准,起义后,要以八路军为主,坚持抗日游击战争,建立以燕山山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。
7月6日,起义首先在滦县港北庄开始,8月中旬,邓华率四队一部,与抗日联军李运昌部胜利会师,冀热边人民武装抗日大起义进入全盛时期,当时起义的队伍包括工人、农民、知识分子等在内的数万爱国人士。但后来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,使这次冀热边人民武装抗日大起义遭受到了严重挫折。但斗争的火焰并没有熄灭,抗战志士们继续坚持游击战争,在斗争中,慢慢发展了多块游击根据地,走上了自主创建冀热边抗日根据地的道路。
(图片1)
由小块游击区向大块根据地转变
自1938年冀热察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以来,由于敌人建立了比较稳定的统治,在军事上又一直处于优势,使得我方根据地一直处于分散、游击的状态,未能形成一块较大的、长期与敌人完全脱离关系的、敌人进不来的根据地。但共产党和八路军在政治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,随着抗日武装部队、战胜敌人和发动群众这三个条件的日臻完善和成熟,由多块、小块的根据地到大块根据地发展具有了很大的可能性。
1944年初,日本帝国主义完成了用武力制造“无人区”的计划,与此同时,共产党、八路军开辟了以长城为轴线的千里游击长廊,他们神出鬼没的战斗在长城内外,主动出击,打击日伪,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。
(图片二)
为了巩固各抗日根据地,团结一切抗日的阶级和阶层共同对敌,
冀察边特委和平北地分委,针对热河当前形势和情况,实行了“三三制”原则、减租减息和打通关内外贸易关系等一系列政策和方针,在坚持斗争的同时,还分化瓦解伪军,把他们争取到抗日统一战线方来,或使之暂时保持中立。在党的感召下,许多敌伪人员向共产党八路军靠拢。
正是经过了党的一系列努力,热河各抗日联合县政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,迎来了新的时期。
抗战进入新时期
1945年党建立了冀热辽区党委、行署和专区,这次组织的变动,标志着冀热边抗日游击根据地已发展为巩固的解放区,为恢复失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1944年9月到1945年6月间,日军连续两次从东北调兵,进行“总体战”。不过对此,冀热辽区的军民早有筹划,做好了充分的准备,军民总动员,共进行336次主要战斗,毙、伤、反正伪军8000多名,拔掉据点66处,取得了斗争的胜利。
1944年末,1945年初期间,日军侵华战争形势已急转直下,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,日军仍想死守“满蒙”地区,做临死前的最后挣扎。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,晋察冀分局决定撤销平北地分委,恢复平北地委。在上半年这个期间,热察边的斗争局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,平北地区的军民频频出击,接连告捷,平北军民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。
5月,为了配合冀察军区发动的察南战役和冀热辽军区发动的热辽战役,平北部队连续发动两期战役,将解放区面积扩大了一万多平方公里,使得伪满军退到了长城一线。
(图片三)
1948年8月,苏联政府对日宣战,苏军出兵后,使得中国的抗日形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,冀察热辽边界地区的人民坚持了12年之久的抗日行动,也终将取得最终的胜利。
热河迎来解放
8月9日,当时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了《对日寇的最后一战》的声明。8月10日至11日,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连续发布7道受降和进军命令,命令各地人民军队积极举行进攻,迫使敌伪无条件投降,收复包括东北在内的一切失地。
大反攻的命令鼓舞了冀察热辽边界地区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军民,解放区人民踊跃参战,掀起了大反攻的热潮。大反攻作战中,我军依靠地理位置上的有利条件,迅速进军东北,配合苏联红军收复东北失地。
8月15日,日本天皇裕人以广播《停战诏书》的形式正式接受波茨(ci)坦公告,宣布无条件投降,这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性胜利。日本投降后,分布在热河境内的各地八路军游击队,地下工作者们纷纷起来配合苏联红军、八路军围据点,拆“人圈”接收敌伪政权,快速恢复热河全境。
热河全境的解放,是热河人民和全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换来的,在这个过程中,共产党人与热河人民同生死、共患难。积极帮助全境人民获得解放争取最后的胜利。
在和平年代的今天,共产党仍然带领着承德人民脱贫,致富,谋幸福,奔发展,前进的光亮一直照耀着百年后的今天,照耀着百年后的我们。
参考资料:
1. 《热河革命史稿》(1919-1955)邓一民主编
2. 《热河革命史》(上)邓一民主编
3. 《热河沦陷与热河抗战图鉴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承德市委员会编著
作者简介:
孙晓莹,承德市档案馆信息技术科四级主任科员。